2006年12月31日星期日

[夜影]以及杂谈,回望这一年

看电影,《In the name of father》,中文译名是《以父之名》。
以前在学校的选修课“影视中的法律”上看过。

题外话:用Google搜“以父之名”,出来的都是周杰伦同学的歌……Sigh

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改编,讲述英国司法史上一桩重要的冤案——来自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几个年轻人,稀里糊涂地被当作了一起恐怖袭击案的嫌犯被当局抓捕,屈打成招,判刑,其中的青年Gerry被当作首脑被判30年监禁,连带他的父亲,以及姨妈一家也被指认为“恐怖家族”而获罪。

而爆炸案的真凶——北爱共和军成员数年后因其他罪名入狱,招供了该案,可是当局为了避免陷入丑闻,把这个本可以洗刷他们莫须有的罪名的重要证据压下去了。

后半部分的展开主要描述他们通过各种途径申冤,包括狱内斗争以及通过律师的努力。故事主线是主角Gerry从一个玩世不恭偷鸡摸狗抽大麻的小混混逐渐成长起来,重新认识父亲认识自己的过程。Gerry的父亲因病在刑期内死去了,而申诉没有停止,最终,在他们入狱15年后,获得了自由。

后半部分(应该是后大半部分)电影情节在审讯室、监狱和法庭上展开——这也是当年该影片被老师选作法律电影素材的原因之一。 故事背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延伸到90年代,当中出现的文化符号——尽管是在监狱里——也很明显。比如切·格瓦拉的海报,比如《教父》第一部,比如当时的流行音乐。

记忆中同样有关监狱的电影/电视剧还有:《肖申克的救赎》;《越狱》(-_-);香港的《监狱风云I、II》……前两者以及本片的主题都是有关冤案的,叙述一个被强大的体制塞进牢笼的清白之人如何重获自由、并捣毁那个罪恶的体制。说实在的,看《以父之名》的时候我联想到的也是中国本土的、引发大讨论和反思的佘祥林冤案。 不同之处当然也有很多,比如本片中的监狱长和狱警形象就没那么反面。

影片牵涉到的东东:民族矛盾;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嬉皮士;司法制度;刑讯逼供;劳动保障;宗教;毒品;暴力斗争和非暴力斗争;媒体力量;青少年问题;色情业;……等等。

该片获得当年奥斯卡的七项提名,包括最佳影片、导演、剧本,以及三位主要演員的奖项。片中主題曲和插曲由多位著名爱尔兰乐手演唱,包括U2 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满回忆的2006即将过去了——我在一封给朋友的邮件中写道。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不知道该给它加上一个怎样的评语——而充满回忆,那是不会错的。喜悦,悲伤,痛楚,惊奇,平淡,悔恨,300多个日夜连缀在一起奔流而去,化作我生命的一部分。

2007,也算本命年了吧。最大的愿景是,不留下遗憾。
我知道很难。但我会努力前行。
In the Name of Father...

———————————————————

附上一张电影的截图。犯人点燃报纸从窗口扔下,祭奠Gerry的父亲。

经历过浦口大学骚乱的人,无不赞叹,真的好像。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2 条评论了已经:

匿名 说...

比我的年度评点有深度,有使命感,有新闻敏感,有纵深,有...多了,汗颜!

StarKnight 说...

汗,哪有这么多杂质啊 纯的瞎吹罢了……

另外恭喜你占到本博2007第一把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