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8日星期三

[涂鸦]致远方的朋友


2月28日,韦爵爷的寿辰,谨制图一张,聊表寸心:D

灰原哀——这个人其实我不熟……所以画着画着,越来越像凌波丽了-_-|||


胧月夜,游子心,一步一歌不可息;

依稀旧日,共仰手攀星,闲梦难记。

漫看莱茵水,归来潮正平。


继续阅读...

2007年2月27日星期二

[影评]巴别——世界



有关理解,有关误解,有关猜疑,有关信任。

奥斯卡落幕,《巴别塔》只得了最佳配乐……稍微有点遗憾。
  
我的理解,影片核心是“交流的困境”。

现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语言的人们有机会互相接触了
  
  可是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依然使得“理解”成为一种奢侈品。
  
  就电影而言,美国小孩子看见墨西哥人扭断鸡脖子时的惊骇,
  
  聋哑少女对无法与心仪异性沟通时的愤怒和绝望,
  
  美国政府在海外公民受袭时的过激反应,
  
  都表达了类似的思想,即,我们在说,我们在听,
  
  可是真正的沟通和理解,实在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电影中表现的几个细节,包括语言不通的孩童和少年们尽情戏耍、
  
  北非老妪帮助受伤的美国妇女摆脱痛苦、日本猎人赠送老向导的猎枪等等,
  
  均是在暗示,发自于心的沟通,才是行之有效的沟通。
  
  而语言习俗相通的人们,不一定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典型的镜头有,当地警察凶狠地逼问老牧民;聋哑少女的伙伴横刀夺爱;朝夕相处的夫妻
  之间的交流缺失;父女之间的隔阂;兄弟之间的矛盾……等等等等。本该存在的相互信任
  出现了裂痕。
  
  巴别在希伯来语中意为“混乱”。
  
  《圣经·创世纪》说,“……他们在这儿是一个使用同一语言的种族。如今他们开始建造
  城阁,从此他们只要下了决心,就什么事都难不倒他们了。来,我们到他们那儿去,弄乱
  他们的语言。这样,他们就彼此不能沟通了。”
  
  于是,神把他们分散到世界各地,他们修城筑塔的工程也就半途而废了。这就是为什么这
  座城叫做巴别,因为神在那里使世上的语言变成了彼此听不懂的声音。
  
  现在人类的世界,可以看作是另一个巴别——我们有字典,我们有翻译,我们学习各种别
  国的语言,能说,能听,一个东方古老国度的青年,能看懂美国的影片——就算不懂,我
  们还有勤劳的字幕组——
  
  可是现在被“弄乱”的,不光是是语言,还有信任和人心。北非少年用一杆日本人给的枪
  打了一个家里有墨西哥保姆的美国人——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整部影片,但影片想说的,
  或者说我们应该读出的,应该比语言所能表述得多得多。

附记:这张电影海报选的是台湾(香港?)的版本,“火线交错”,一个多么子弹横飞的名字。


继续阅读...

2007年2月22日星期四

[闲游]公园即景



住的地方附近有个小公园,半年多来只是一次又一次地从门前路过,而从未进去过。

前日冬雨初晴,阳光温暖,遂前往一游……其实也不是特意去,是从超市回来的路上停一歇罢了。

上面的照片是在路上遇见的一只小鸟,停在初绽的红梅枝上。



公园不大,没有看门人(是免费的)。进门来转一个弯,就基本能望遍了。其实也就是一圈苗木花圃环绕的一块空地,说是“公园”也许很多人会大大地不以为然。不是周末,枯黄的草地十分寂寥,没有玩耍的孩子,也没有来遛狗的欧巴桑(正是准备晚饭的时间),只有几个老头子坐在空地的远端晒着太阳。



数十株梅花都差不多开了,大多是白梅,也有零星的几株粉色的。今年日本是显著的暖冬,据说很多滑雪场片雪未积。梅花开放的时间也比往年要早了一些。遥想南京城外梅花山上漫山遍野的云霞,也算是寄托了一瓣思乡之情吧~:)——虽说,上一次去梅花山踏青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已然不记得了,细数起来,有十年了也说不定。

梅花树的后面是一小片竹林,冷风中仍是青翠挺拔,映着点点白梅,煞是可爱。



心念一动:有梅有竹,话说,梅兰菊竹是四君子,两位已经到了,兰花和菊花呢?四下在花圃中寻了一圈,未见有兰,再说也不是菊花开的时节,于是放弃了。不过,还有一说,岁寒三友松竹梅,松树总该有吧?还真被我找到了。

如下图,从该角度望去,由上至下,依次是松、竹、梅。

这个园林规划的当时,大约也是动了这个心思的:)



留“影”一张。右面这张石桌,上面刻的是日本“将棋”的棋盘格子,若是在中国,则必然是“楚河 汉界”的象棋棋盘了。



不知怎的,这个不大的地方令我想起清凉山。也是这样的午后阳光,也是这样的遍地荒草。

继续阅读...

2007年2月19日星期一

[时评]“春晚”上出现的东京都厅……

Post by StarKnight


点击看大图

今天早上在某论坛看见标题为《真的吗?2007年春晚《进城》背景图片竟是东京》的一篇帖子,不禁讶然,有这样的事?好歹也是个国家电视台,不应该犯这种低级乌龙吧。

仔细看了看,所说的舞蹈节目是反映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集体舞蹈《进城》,由40名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生表演。除夕当天我没看到这个节目(大概错过去了……)。舞蹈本身没什么问题,问题出在演员身后打在大屏幕上的背景图片(见上图)


有网友指出,这个建筑群不是别的,正是位于日本首都东京新宿区的东京都厅舍(市政府大楼),双塔结构,设计师是丹下健三,于1990年落成。的确,看起来有点眼熟……来个对比图(来自日文维基百科):

点击看大图

由于上面的节目截图是网友上传的,所以我想找到原来的节目视频确认一下,遗憾的是没有找到,但发现了央视网站上的节目照片,如下所示:


点击看大图

通过这个还是可以确认,网友的截图是没有造假之嫌的……。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算不算是演出事故呢?虽然说在现场效果等方面没有什么问题,可是鉴于舞台设计选取了一张非本国城市建筑景观,又恰巧被大家认出来了,对这个重大演出事故公开道歉是理所应当的吧。传出去是个不小的笑话……可是如果拒不认错,那就是更大的笑话了。

后来想了想,为什么舞台设计偏偏选了这一张照片?春晚在北京开,为什么不用北京的城市照片?用上海深圳也行啊。所以我推测,这张照片很可能是网上搜集来,抱着方便的心理使用的。尝试用百度图片搜索,搜索关键词“城市”、大尺寸图片……搜索结果第一页没有,第二页第一张……赫然便是央视节目上使用的那一张:(试着和文章开头的照片对比一下)

点击看大图

仔细对比会发现,细节部分(包括角度、树木姿态等)完全一样——由于背景电视墙的比例问题,照片被拉宽了——基本可以确定,舞美设计们就是用了这张照片做了背景。由于百度上该图片未有任何注解,出处是“城市与建筑壁纸 - 大杭州图片写真库”,所以编导们也大概以为这是中国城市的照片了。

总而言之……央视又乌龙了……我为什么要说“又”呢?

唉,不说别的了,怎麽连起码的版权意识都没有……?走出门去拍张照片很难吗?
网络上的资源虽是免费大餐,不吃白不吃,可是饥不择食,也是要坏肚子的。

且看央视如何收场,或许,就这样默不作声地混过去了?

附上我自己拍的东京都厅的模型一张(和上面的照片角度是反的):

点击看大图

×终×

继续阅读...

2007年2月17日星期六

[贺岁]猪猪年邮票独家发行


最近老有人问我,“日本人过不过春节?”答案是……不过的。

但是12生肖倒是一样的有,只不过,虽然都过猪年,不过中国过的是家猪年,

日本过的是野猪年。 越南泰国也有12生肖,不过把其中的兔子换成猫…………

“猪”这个汉字在日文中就是野猪的意思。而猪则写作“豚”。

记得《幽灵公主》中还出现过一个野猪形象的山神。

就像中国人不会因为过猪年就不吃猪肉一样,日本人虽然也会让小野猪多上上电视,但是野猪肉还是照吃的:)

涂鸦几笔,以贺新春。

继续阅读...

2007年2月14日星期三

[艺术]践行一句名言

“怎会呢,就算是一条底裤,一张厕纸,都有它的用途。”

点击小图看大图





用料:厕纸30cm左右,牙签一根。



记得小时候也用糖纸做过类似的跳舞小人,
不过主要是收集,夹在《水浒》里面,厚厚的一大叠。
为什么是水浒?因为我家里的《红楼梦》是分为5册的版本,厚度不够把糖纸压平。
也因为这个缘故,我读《水浒传》要比其他三大名著多上那么一些。

继续阅读...

2007年2月11日星期日

[电影]史上最强COSPLAY秀

光看这个标题你一定不会知道我要说哪部电影……除了部分冰雪聪明的小朋友。


嗯,对了,就是那部被中央党校批作“变态的大片”的《黄金甲》。它的别名很多,非常多,这里就不列举了。总的来说我看到中段就昏昏欲睡了……不,不是电影无趣,是我自己犯困……所以分了两天才看完。

整部电影的高潮部分在最后来到,让人眼前一亮:好多好多金光闪闪的……

哎?这不是圣斗士吗?

一万个黄金圣斗士在圣斗士首领周董的率领下,顺利地干掉了挥舞着镰刀的冥斗士,

准备攻入神殿——

不料白银圣斗士也出现了,一万vs一万的大PK。

车田正美大概做梦也没想到,COSPLAY还可以这么玩。

附赠从别人那里摘来的笑话一则:


“这片子真黄。”

“是啊,黄金啊菊花的,看得晃眼。”

“哦,我不是说颜色……。”


继续阅读...

2007年2月10日星期六

[Love]Amazing Grace


《Amazing Grace》是一首很好听的歌,中文名字翻作《奇异恩典》。原先是一首圣歌,而我第一次听到,则是在日剧《白色巨塔》里面,海莉演唱的版本。

可是我更愿意将它理解成上天恩赐给我的另一个“Grace”,遇见她,是我的无上幸福。

今天是聪明可爱的Grace降临人间X周年纪念日,生日快乐~! \(^o^)/

想送祝福的,请按下面的链接:

点这里送祝福

不想送的……嗯,按这个链接:

就是不送!

谢谢配合,嘿嘿:)


继续阅读...

2007年2月9日星期五

[淘宝]打电话问问,还有Who没到?


虽然圣诞已经过去,可是,为什么不可以再开一次Party?

这种做得好像站在汽水瓶盖上的小模型被称为“瓶盖版”扭蛋, 这一套是百事发售的史努比。

不过我手上的是貌似不完整的……

不过,50日元(合3块多RMB)买到这么一小堆东东,还是挺划算的^^

继续阅读...

2007年2月6日星期二

[讲古]“何不吃蛋糕?”


上周在阅览室看书,翻到一本台湾杂志《新新闻》(唯一的一本中文期刊),上面写了一笔关于法皇路易十六的老婆、玛丽·安东妮(Marie-Antoinette d'Autriche,也有翻译作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的逸事。说她愚笨无知,任性轻浮,祸乱宫闱,饱受非议。她听说百姓饿肚子时,愕然道: “人民没有面包吃,何不让他们吃蛋糕?”这句话令她蜚声国际200余年。

熟悉中国历史的人看到这里,大概会怆然涕下:吾等原以为只有中国皇帝才能说出“何不食肉糜”这等昏话,原来不是特例!一古一新一中一洋的两句话语当真是振聋发聩,如日月般灿烂辉映……唯长太息以掩涕。

本来也就看看笑笑算了,今天临时想起来,想把这事情当作谈资写进Blog的,不料刚刚搜索了下相关资料,才发现有问题。
有关玛丽大小姐(她嫁给路易十六之前是奥地利公主)的名言“蛋糕论”的引用次数确实多不胜举,但都没提到是何处记载了这个话。基本上,这句发言貌似和卢梭的《忏悔录》第6卷中出现的一幕对话有关,后来被移花接木地栽赃到了玛丽身上,背了许多年的黑锅。

所以,玛丽娘娘坏归坏,掉脑袋归掉脑袋,这样的昏话到底还是没说过的。

另外,《新新闻》中提到中国那个昏皇帝说是晋哀帝,这个似乎也搞错了,我记得是晋惠帝才对。

________

PS. 今天气温陡然上升,接近20度,热得难以置信~~

继续阅读...

2007年2月2日星期五

[野望]2007年夏·横滨·世界科幻大会


居然可以这样被我撞上~!

不愧是本命年啊!昨天得知该消息的时候颇为激动了一下,算是一件惊喜。
左图据传是大会的宣传海报(但我在官网上没看到……不知是何处流出的),为什么是黑白的?设计得还是颇有趣的,试着解析如下:


背景:第一眼看上去最抓人眼球的显然是那艘巨大的飞船(喜欢看美女的…除外)——从体格上看来很明显不是战斗型飞船,特别是尾部倾斜的盖板,揭示这乃是一艘运输船。
飞船高高漂浮在日本的大气层上空——为什么是日本?透过棉花糖般的云层……看见富士山了吧?这种形状异常完整的圆锥状火山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古时日本人将其形容为倒挂过来的折纸扇,现在看看,还真是挺像的。 从飞船船体和大气层的倾角来看,它是要降落了——因此,可以将这一图景理解为“来到美丽日本的访客”。(理科好的同道可以尝试下根据夹角和富士山的相对位置计算下飞船的着陆位置……)

前景,几乎没有什么科幻的色彩:日式榻榻米房间,跪坐在坐垫上的和服美女,还有一盏茶(右下角应该是一张小几,上面放的是带提把儿的茶壶)。多种元素的组合,让人一望便知:“喔,日本Style。”如果说上面的远景代表了“访客”,那麽这前景就是“待客”了,清茶一盏侍君,共赏浩瀚星云……。还有一点奇怪的是,画中人物的面孔,不是典型的日本女性,倒像是混血的——这个里面有什么寓意么?如果说像的话……有点像滨崎步,呵呵。

两相结合,那麽寓意当然是“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了” :)

最后提问,这个前景是在什么地方?看不出任何失重迹象……那也可能是在一个人工模拟重力环境的飞船上,特别是,看背景中飞船位置基本平行,那麽或许是对的……不过,如果后面的大框框不是窗框,而是画框呢?那麽,这个前景,就忽然从浩瀚宇宙转换到了大地之上的某个室内来了……顺提一下,框架的左上角的形状,是沿用了许多日本神社和寺庙建筑的传统设计,还是比较有特色的。

整幅画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啊错了,是未来——技术与艺术,虚幻与现实,美女和……和什么?不知道……总之是个灰常有意思的作品:)

大会官网地址:(英日双语)http://www.nippon2007.org/

继续阅读...

2007年2月1日星期四

[世相]Homeless in Japan

日本有没有穷人,有没有乞丐?这个疑问看似好笑

——依照常识,哪里都会有贫富差距,再富庶的国度,也有贫困的角落。

可是来到日本最大的城市东京3的个月间,在繁华商业街上,在地铁站,在目力所及范围之内,我有意识地搜寻那种默默坐在路边摊开一张布、摆上一个搪瓷缸子的,或是在车站尾随着行人、在店家门口默默伫立的——可是没有见到一个这类在中国城市“常规的”乞丐。
天气好的时候,公园里面倒是有流浪艺人,卖唱或是卖画,或者表演扎气球给小孩子看,收取一点零钱。

日本首都东京的穷人住在哪里?见不到不代表不存在。在网上搜索,找到了“JANJAN” ——一个市民记者网站上的报道,里面详细描述了东京最底层的贫困人群——Homeless较多出没的地域。一般来说,桥洞、公园和地铁车站附近,是Homeless们的聚集地。1月份是东京最冷的季节,为了防止因身体不适和严寒带来的双重威胁,Homeless们一般会集体生活,互相之间有个照应——这个群体中,遭遇“路上死” (倒毙街头)是他们心头最大的隐忧。

这里说点题外话,有关“Homeless”这个词汇应该如何翻译成恰当的中文——从字面而言,说成是“无家可归者”貌似是最贴切的,但是他们并非所有人都没有“家”。其中有些人在老家有房产有家人,独身到东京来淘金遭遇不幸流落街头的;还有人是欠了大笔赌债,怕回家露面给老婆孩子造成麻烦而偷跑出来躲债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是“有家难归”者才对。

此外,大多数(粗略统计80%以上)Homeless们都有自己的“暂住地”,有的是野营帐篷,有的是木板加防雨布搭建的小棚屋,里面有全部的家当,称之为“Home”也未尝不可。日本官方一般称之为ホームレス(就是Homeless的音译,够偷懒的),或是比较委婉一点的“路上生活者”。若是翻译作“流浪汉”也有点不妥,因为他们不四处流浪,有基本固定的居所,甚至有的还有固定的工作场所——相较之下,还是Homeless更贴切一点。

我选择了浅草寺附近的隅田公园周边作为我的考察目标。1月7日中午,坐地铁银座线到达浅草车站,出了地铁口向前,向左手边拐,便是著名的“金龙寺”和“雷门”,而向左手拐不到50米,就是隅田公园的入口了。隅田公园呈长条形,自东北向西南,顺着隅田川的两岸延伸开去。(如下图,截取的Yahoo卫星地图)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河岸上种植了数千株樱花树,品种是最常见的“吉野樱”,走在冬天的稀疏树枝下,只能在心里YY一下开春时的灿烂景象了。自公园入口向着东北方向,逆着河水流向走去,看见很多海鸟,在寒风中缩头缩脑,整整齐齐排做一列,很是有趣,遂拍了下来。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隅田川两岸交通繁忙,横跨两岸的桥梁无数,据说春夏之际,游船在河中赏花看烟火大会的时节,这些造型各异的桥梁也是一景。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美丽的桥梁下面,曾经是Homeless们的安身所在。靠近河岸的部分桥体结构低矮,伸手就可摸到水泥板,在这里搭建窝棚,可以躲避大部分的风霜雨雪侵袭——可是自数年前起,东京都厅(相当于市政府)对街头露宿者的处理办法逐渐严厉起来,所以现在所见到的桥洞,大多已经被铁丝网隔离开来而无法进入了。类似的针对Homeless的防范措施还包括将公园的长椅中央安装上一个扶手——使得长椅不能躺卧。

终于走到了号称Homeless的“麦加圣地”的樱桥。从这里开始的河岸,被一个个靛蓝色的小房子占据,绵延不绝。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很多人出外打工了,“家”里看上去没有人。Homeless们大多数是中老年人,男性居多,他们能找到的零工(按天或计时给工资的)种类相当有限,常见的有仓库的卸货,发放广告传单,交通协管员,替人排队(例如前段时间的PS3发售、Wii发售的排队大军中便有他们身影)等等。另一种随时可以做而又不用看人家白眼的工作便是收集空瓶空罐废纸板,然后卖给回收站了——也就是中国的“拣破烂儿”。可是最近这项业务逐渐被一些大的事业团体垄断,光靠这个生活下去有点困难了。顺便提供一个对比数据,中国上门回收废品的,收易拉罐大概1角钱一个(回收站大概价格还高些),而日本收购易拉罐居然是按重量称的,每千克只有125日元(约合8人民币),只勉强买一盒1升装的牛奶,或是10个打折的鸡蛋。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小房子”基本都是木板搭建的,外面包上蓝色防雨布,为了保暖,都是只留有一个小门洞而没有窗户。看起来类似于一个个小号的集装箱。看到这里不禁感慨,日本毕竟是个富足的国家,木板、纸板、绳索、砖头和防雨布这些“建材”,只要留心都可以捡到,甚至旧衣服、炊具、自行车等等,也都是免费获得的居多——和中国的流浪汉比起来,着实幸福了不少。据说有的Homeless中的“大款”甚至还有自己的柴油发电机、电视和游戏机(!),其乐融融,可是搬家的时候也是大大的累赘。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小棚屋的上面贴着的是政府来的警告通知,内容意为“法律严禁在本公园及道路上放置物品以及住宿,如在200x年x月x日前不将其撤除,将作为废弃物处理。”落款是区政府、警察署和某建设局。可惜从这一道道的“通牒”、“最后通牒”的交相辉映来看,最后还是Homeless们的斗争胜利了。但东京现在正在筹备申请奥运会,这些蓝色小房子们存在于静静流淌的隅田川河畔,着实是扎眼,市政府会不会下狠心用强力手段将他们驱逐出“圣地”,招致了多方的关注。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Homeless们中的极少极少数是自我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而绝大多数是迫不得已,“付不起房租”。这样的一个过着“上无片瓦”日子的族群,在高度发达的日本社会中是一道无奈的风景。在流离失所的苦难中,他们也没有失掉信心,他们仍然坚持工作而不去乞讨,仍然肯花时间经营属于自己的小花园,仍然会定期和朋友凑一点钱出来聚餐,讨论如何向政府争取更优惠的条件——这样的精神面貌,是我没有意料到的。

小花园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我拍照的时候,一个高个戴眼镜男子走过来,询问我的身份,告诉我说Homeless都有强烈的自尊心,请不要随意拍摄他们的面部。他是住在附近的一名教师,放假的时候到这里来做义工,给Homeless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组织餐会和联络医疗服务等等。交谈中,一个戴着鸭舌帽的卷发大叔凑过来,用硬梆梆的中文说:“你,是中国人?”我大为讶异,说是的,我是留学生,他脸上浮现出快乐的笑容,说:“我,中国人喜欢。”——一打听,原来是曾经在广岛的工厂里面工作的时候,和中国人同事学的中文,多少年不讲了,有点吃力——退休后欠了弹子房一笔钱,逃债跑到东京来,已经不少年了。我问他欠了多少钱,他摆摆手:“好多,好多。”

临回去的时候,我把随身挎包里带着的一袋点心给了一位中年妇女——她还带着一个大概三四岁的小孩子。不知道,等到春天樱花盛开的时候,这些人还会不会在这里。



Photobucket - Video and Image Hosting

@终@ by StarKnight

注:写作本文时发现了这篇文章:针尖上跳舞的BLOG,也是说日本的Homeless的 可以参考阅读一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