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7日星期二

[影评]巴别——世界



有关理解,有关误解,有关猜疑,有关信任。

奥斯卡落幕,《巴别塔》只得了最佳配乐……稍微有点遗憾。
  
我的理解,影片核心是“交流的困境”。

现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语言的人们有机会互相接触了
  
  可是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依然使得“理解”成为一种奢侈品。
  
  就电影而言,美国小孩子看见墨西哥人扭断鸡脖子时的惊骇,
  
  聋哑少女对无法与心仪异性沟通时的愤怒和绝望,
  
  美国政府在海外公民受袭时的过激反应,
  
  都表达了类似的思想,即,我们在说,我们在听,
  
  可是真正的沟通和理解,实在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电影中表现的几个细节,包括语言不通的孩童和少年们尽情戏耍、
  
  北非老妪帮助受伤的美国妇女摆脱痛苦、日本猎人赠送老向导的猎枪等等,
  
  均是在暗示,发自于心的沟通,才是行之有效的沟通。
  
  而语言习俗相通的人们,不一定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典型的镜头有,当地警察凶狠地逼问老牧民;聋哑少女的伙伴横刀夺爱;朝夕相处的夫妻
  之间的交流缺失;父女之间的隔阂;兄弟之间的矛盾……等等等等。本该存在的相互信任
  出现了裂痕。
  
  巴别在希伯来语中意为“混乱”。
  
  《圣经·创世纪》说,“……他们在这儿是一个使用同一语言的种族。如今他们开始建造
  城阁,从此他们只要下了决心,就什么事都难不倒他们了。来,我们到他们那儿去,弄乱
  他们的语言。这样,他们就彼此不能沟通了。”
  
  于是,神把他们分散到世界各地,他们修城筑塔的工程也就半途而废了。这就是为什么这
  座城叫做巴别,因为神在那里使世上的语言变成了彼此听不懂的声音。
  
  现在人类的世界,可以看作是另一个巴别——我们有字典,我们有翻译,我们学习各种别
  国的语言,能说,能听,一个东方古老国度的青年,能看懂美国的影片——就算不懂,我
  们还有勤劳的字幕组——
  
  可是现在被“弄乱”的,不光是是语言,还有信任和人心。北非少年用一杆日本人给的枪
  打了一个家里有墨西哥保姆的美国人——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整部影片,但影片想说的,
  或者说我们应该读出的,应该比语言所能表述得多得多。

附记:这张电影海报选的是台湾(香港?)的版本,“火线交错”,一个多么子弹横飞的名字。


5 条评论了已经:

丰臣从二位内大臣秀源 说...

还没下载~~~不过看了您的介绍有点感兴趣了~

StarKnight 说...

还是值得一看的片子:)

匿名 说...

你所引用的圣经版本似乎不是经典的和合本。建议翻翻和合本,那种中文很有意思,也无比精确。

语言的历史和互动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根据我的信仰,人类本来确实说一种语言。面对今日的混沌局面,人类是否可以努力找到一种universal language,而复归到太初的状态呢?我一面觉得这有必要,心底里却暗暗为目前的多样性的丧失感到惋惜。人类的语言如果可以大同,那也不过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必然有缺陷。多样性保障了互补。我一直以为,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语言的内在逻辑的不同。假设世界上只剩下一种思维模式,那将多么愚昧和可怕。
如果扯得更远一点,可以通过对”万国语言定律“的研究,而求得创造普世语言的正确出发点。不过我想这件事情还是慎之又慎为好。
现实的办法就是,学外语。我个人的愿望,这辈子掌握七国集团的语言+拉丁语+古典汉语(后二者为当今东西方各大语言的先世典范)。学的外语越多,文化保守主义的色彩就越淡,在群体将导致个别文化的熵值增大,世界最后将在无比混沌中达到均一。
这是不是很理想?

StarKnight 说...

"学的外语越多,文化保守主义的色彩就越淡"

赞同这句话。一种语言决定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文化。在对一种语言完全陌生的情形下进行文化高度的“理解”是不可能的。

方言文化也是如此。最近南京话Rap乐队又推出了新歌《挤公交》:)

世界大同的时代需要开放也需要固守。

StarKnight 说...

另,我不觉得创造普世语言有任何必要性和可能性。

“世界语”的惨淡境地即证明,若一门语言不是作为一个有一定基数人群的母语存在,便是无根之萍。语言造就并书写文化历史,历史和文化成为语言扩张的土壤。